目前最好的足彩app

经济大省挑大梁丨勇挑大梁 向新而行

目前最好的足彩app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.henan.gov.cn 时间:2024-03-07 07:19 来源:河南日报

  核心提示

  经济大省是国家经济发展的“顶梁柱”。在党中央、国务院召开的多次会议上,经济大省被多次要求勇挑大梁。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。完成今年的发展目标,经济大省必须强化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,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敢打头阵、勇当先锋、争当尖兵,加快打造形成更多具有示范性、引领性的标志性成果,为稳定全国经济大局作出更大贡献。

  全国两会期间,河南日报、浙江日报、新华日报、大众日报、四川日报等经济大省党报联动,邀请全国人大代表、全国政协委员,围绕“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”展开探讨,当好执行者、行动派、实干家,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,持续唱响中国经济“光明论”。

  【成就亮点】

  河南

  真抓实干争先出彩

  位于河南郑州的上汽乘用车(郑州)二期工厂智能化生产线上,工人正在忙碌。该工厂占地1600亩,总投资55亿元,年产能30万辆,自动化率达到99.9%。(记者 聂冬晗 摄)

  粮食产量1324.9亿斤;全国首个“米”字形高铁路网建成,高铁运营里程达到2215公里;全年接待游客9.95亿人次,旅游收入9645.6亿元;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1%,外贸进出口总值连续12年居中部地区第1位;实有经营主体1094.0万户、同比增长5.8%,总量居全国第4位……2023年,河南交出来之不易的成绩单,全省经济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、量的合理增长、势的蓄积壮大。

  去年以来,全省坚持创新驱动,加快产业结构调整,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,新旧动能加速转换。

  我省把壮大“7+28+N”群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支撑。这一群链汇聚了全省70%以上的重点创新平台,创造了80%以上的进出口总额、60%以上的规上工业产值。2023年,我省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.3%、11.7%。数字经济快速发展,全省5G基站总数达到18.7万个,互联网网内平均时延、网间平均时延分别居全国第1位和第3位。

  创新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显著标识。以中原科技城、中原医学科学城、中原农谷为支柱的“三足鼎立”科技创新大格局全面起势。截至2023年年底,全省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72家,高新技术企业达1.2万家,科技型中小企业2.6万家。

  新消费供给加快打造。2023年,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04.45亿元,同比增长6.5%。(河南日报记者 宋敏)

  【代表委员访谈】

  2024年如何作为

  全国人大代表,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、主任马健

  河南是经济大省、新兴工业大省,勇挑大梁、争先出彩,是河南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。今年一开年,省委、省政府就以“起步就是冲刺、开局就是决战”的竞进姿态,举办第十一期“三个一批”项目建设活动,出台实施推动一季度经济“开门红”17条政策措施,全力以赴抓项目、抓政策、抓服务,抢机遇、抢时间、抢进度,全省上下呈现出争分夺秒拼开局、奋力夺取“开门红”的良好态势。

  下一步,河南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,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,始终锚定“两个确保”,持续实施“十大战略”、提速推进“十大建设”,牢牢把握项目建设这一硬抓手和科技人才这一硬实力,滚动开展“三个一批”活动,谋划推进重大项目“双百工程”,深入实施重要项目集中攻坚行动,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常态化谋划储备机制,集中力量、集聚资源、集成政策推动更多项目早熟化、早开工、早投产、早达效,以项目之建蓄创新之势、聚产业之力、增转型之能、促能级之变,真抓实干挑大梁、向“新”而行争出彩,奋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新突破、现代化河南建设开创新局面。

  【成就亮点】

  浙江

  勇立潮头动能澎湃

第三届中国-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浙江宁波开幕。(董旭明 俞碧寅 贺元凯 摄)

  2023年,浙江省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,充分展示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使命担当。全省生产总值增长6%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%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.1%,出口增长3.9%,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.2%、7.3%,均好于预期目标。

  去年以来,浙江以三个“一号工程”为总牵引,启动实施“十项重大工程”,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。同时,构建“8+4”经济政策体系,为经营主体减负3300亿元以上,精准高效发挥引导保障作用。

  投资出口引擎强劲。浙江启动实施扩大有效投资“千项万亿”工程,1244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976亿元。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“一号改革工程”、“地瓜经济”提能升级“一号开放工程”为牵引,制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2条政策,经营主体数量增长9.6%,出口规模跃居全国第2位。

  科产融合提质升级。浙江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“一号发展工程”为牵引,启动实施“415X”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.3%、7%。启动实施“315”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,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3.15%,首家国家实验室挂牌运行。(浙江日报记者 胡静漪)

  【代表委员访谈】

  为跨越周期贡献浙商力量

  全国政协常委,浙江省工商联主席、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

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,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,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
  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化,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都是最确定的趋势。浙商要保持“空杯”心态,紧抓学习应用大模型等人工智能、数字前沿技术,构建面向全球的开放式“产学研政用金”体系,全力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,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。

  开放心态,应积极践行“地瓜经济”理论,打造产业链生态圈命运共同体。紧紧抓住逆全球化带来的周期性投资发展机遇,寻求与国内国际各类企业的合作机会,才能不断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浙商力量。

  新的一年,浙商群体不待扬鞭自奋蹄,勤于学习、敢于拼搏、善于创新,将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、浙江经济勇挑大梁创造更加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未来。

  【成就亮点】

  江苏

  绘就“强富美高”优美画卷

江苏淮安市首个投资超200亿元的重特大项目——中天钢铁集团精品钢帘线项目正开足马力抓生产。(新华日报记者 赵亚玲 摄)

  回顾2023年,江苏经济发展交出了一份振奋人心的答卷: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.82万亿元,同比增长5.8%;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.32万元和3.05万元,同比分别增长5%和7%;常州迈入“万亿城”,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万亿之城增至5座。

  2023年,江苏顶住外部压力、克服内部困难,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。

  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.6%,制造业增加值实现4.66万亿元,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.3%;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提高到41.3%和49.9%。

  消费投资方面,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000亿元,文旅市场强劲复苏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.5%,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7000亿元。

  科技创新成果令人瞩目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.2%左右,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1.5件,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;科技型中小企业9.4万家,新获评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795家,数量均居全国第一;高技术企业超过5.1万家,人才总量超1560万人。

  城镇新增就业138.3万人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.32万元和3.05万元,收入比缩小至2.07∶1。(新华日报记者 姚政宇 王梦然)

  【代表委员访谈】

  推动商务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

  全国人大代表、江苏省商务厅厅长陈涛

  今年以来,江苏商务部门坚决践行实干导向和抓落实工作要求,坚持谋划在前、工作靠前,全力扩消费稳外贸稳外资,实现了商务运行的平稳开局。

  立足全年,我们将以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为总牵引,持续巩固和增强商务发展回升向好态势。要努力推动消费持续扩大,办好“苏新消费”四季主题购物节,开展销售竞赛季、“江苏味道”餐饮促消费、“江苏电商直播节”等活动,促进汽车、家电等以旧换新,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新产品新服务,推动大宗消费扩容升级,发展数字消费、绿色消费。加力促进外贸稳中提质,深入开展“江苏优品行全球”行动,着力稳住传统市场份额,开拓“一带一路”等新兴市场,实施“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”,不断增强跨境电商、市场采购、服务贸易、数字贸易等外贸新动能。创新利用外资方式,对接“1650”现代产业体系,走出去、请进来相结合开展精准招商,吸引外资参与强链补链延链。

  我们也将更多运用改革的办法、创新的思路,加快完善商贸流通体系,打造对外开放高端平台,更大力度释放商务发展的内生动力。

  【成就亮点】

  山东

  经济向好态势持续巩固

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(三期)投产运营。(张进刚 摄)

  2023年,山东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抓手,纵深推进“三个十大”行动,着力扩大内需、优化结构、改善民生、防范化解风险,全省经济持续回升、巩固向好,圆满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。

  2023年,山东经济发展实现新跃升。地区生产总值达9.2万亿元,增长6%。粮食总产量1131亿斤,再创历史新高。“四新”经济投资增长11.1%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51%左右。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,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全国第一,集装箱量增长11%。

  科技创新激发新动能。全国重点实验室达21家,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210家。创新人才加速集聚,顶尖人才达164位,新增省级以上领军人才2028人,5名个人、1个团队荣获“国家工程师奖”。

  产业升级增创新优势。加力提速工业经济、数字经济,雁阵形集群规模超过9.2万亿元。培育11条标志性产业链、10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。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15个,新增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299家。新增国家级工业互联网“双跨”平台3个、智能工厂16个。获批全国首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。(大众日报记者 陈晓婉 张春宇)

  【代表委员访谈】

  高质量招商引资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

  全国政协委员、德迈国际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施乾平

  2月19日,山东召开的全省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上,强调了高质量招商引资对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。目前,在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,山东走进了一个关键的时期。山东在产业基础、消费群体、交通、人才等方面条件得天独厚,在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有显著优势。

  新的一年里,山东正重点围绕数字经济、先进制造业、能源转型等领域,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、提升招商引资质效,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  在招商方式上,山东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、以商招商等。提升招商质量,严把标准“关口”,防止“内卷式”竞争,防范招商风险。持续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,突出需求导向,搭建平台载体,创新制度机制,完善服务保障,努力把山东打造成“近悦远来”的人才发展高地。

  目前,我们与中科院合作,在济南建设的500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已经投产。2024年,我们对山东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。

  【成就亮点】

  四川

  为稳定全国经济作贡献

四川省宜宾市高新区和光同程光伏科技(宜宾)有限公司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车间,生产线繁忙有序。(庄歌尔 摄)

  去年,四川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,增长6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.1%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.4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.2%。在川世界500强企业达到381家,居中西部第一位。

  四川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,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取得重要进展。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建成投用,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、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揭牌运行。在川“两院”院士新增5位,达到67位。

  全球最大水光互补项目柯拉光伏电站并网发电。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.1亿千瓦、占比86.7%,其中水电装机容量9759万千瓦、居全国第一位。天然气(页岩气)产量达到552亿立方米,居全国第一位。

  四川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增强。铁路、公路建设完成年度投资居全国第一位,新增铁路里程524公里、高速公路里程624公里。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近7500万人次,居全国第三位。(四川日报记者 宁宁)

  【代表委员访谈】

  制造为重创新赋能

  全国人大代表,四川省宜宾市委副书记、市长廖文彬

  今年宜宾要坚决扛起全省经济大市的责任担当,紧扣“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”“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”等定位,全力以赴拼经济、搞建设,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。

  今年宜宾要坚持制造为重、创新赋能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。聚焦“4+4+4”现代化工业体系,持续推动四大千亿主导产业延链强圈、集聚成势,以“智改数转”为重点加快能源化工、轻工纺织、机械制造、建筑材料四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扎实推进新型储能、数字能源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、通用人工智能四大未来产业破局起步。充分发挥大学城、科创城的优势,大力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和科研成果转化,促进“科技—产业—金融”良性互动,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
  同时,宜宾将坚持稳定投资、促进消费,不断夯实经济发展支撑,包括强化项目高质量生成储备、高效率建设推进,确保储备库投资额动态保持在2.6万亿元以上;实施“消费促进年”活动,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,进一步提振市场消费等。

  我们还将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、商事制度等重点改革,打造一流营商环境。同时持续深化产业链招商,确保全年签约引进项目超200个、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600亿元以上。

责任编辑:郭栩汝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【关闭当前页面】

相关阅读: